幾年前曾經有學生將自己學校的營養午餐照片放在網路上,引起全球對於兒童飲食的關注。最近一位攝影師 Gregg Segal 通過拍攝世界各地小朋友的一週食量,來思考全球食物與文化、經濟以及兒童成長的關係,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小朋友每星期在吃什麼?
Gregg Segal 的網站 https://www.greggsegal.com/
https://www.lensculture.com/articles/gregg-segal-daily-bread
Gregg Segal 在 2016 年開始《Daily Bread 日常飲食》企劃,計畫以相片紀錄世界各地兒童的一周飲食。參與計畫的小朋友以日記方式記錄一天吃的東西,拍攝前再由專業廚師複製一整周的飲食。選擇以孩童為拍攝對象是因為,若是沒有在小時候建立起健康的飲食習慣,長大以後要改正只會越來越困難!
《Daily Bread》攝影集今年 6 月初已在亞馬遜上架,這次計畫中有幾個有趣的發現:
01 全球化趨勢下,各國飲食嚴重西化
多數人可能以為,世界各地皆有各自的傳統飲食習慣,因此每個國家記錄下的餐食必定是天壤之別。然而,Gregg Segal 認為在這次計畫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不同地區之間,飲食習慣的相似之處。「這些孩子的個性、興趣迥異,但飲食方式的雷同令人咋舌。」
拿住在義大利西西里的 Paulo 和美國洛杉磯的 Isaiah 做比較,相差十萬八千里遠的他們,都吃了薯條、漢堡、披薩、義大利麵和白麵包。Gregg Segal 甚至形容,根本像是 Paulo 和 Isaiah 的父母在同一間超市購物一樣!
另一個例子是,從漢堡、聖保羅、孟買到杜拜,來自澳洲的美祿都是受孩子們歡迎的加工飲品。
02 貧富差距與飲食習慣的關係
在某些地區,吃得最健康均衡的是窮人而非富人。在美國,速食因為相對便宜且快速,是低收入族群的首選。但在孟買,達美樂的中尺寸披薩要價美金 13 元,遠超過多數人可以負擔得起的水平。拿 10 歲印度女孩 Anchal 為例,她的爸爸每日工資僅美金 5 元,雖然家裡很少吃水果,但從秋葵咖哩、扁豆、手工捲餅中攝取足夠營養。
反觀同樣住在孟買,出身小康家庭的 12 歲 Shraman,他們負擔得起達美樂、炸雞、Sneakers巧克力棒等西式飲食,他吃的東西就非常不一樣了。
03 計畫帶來生活變化!
這個計畫確實引起一些漣漪,讓父母開始注意孩子的飲食問題。「真不敢相信 Adveeta 吃了這些垃圾食物!我得跟她媽媽談談!」「只有那碗花椰菜合格!那天她是跟我一起的!」父母開始互相責怪對方,雖然不完全是正向的表現,但至少這代表他們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參與計畫的幾個小朋友也表示,自己會減少加工食品、零食的攝取量。
令人好奇的是,如果 Gregg Segal 來台灣等地區拍攝,小朋友們七天的餐食會是眾人熟悉的美而美早餐、學校營養午餐、珍奶雞排、排骨便當?還是會挖掘出其他不曾被注意到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