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超過50年的中國雜技團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雜技歌舞團之一,在國際比賽中贏得了多個重要獎項。千萬不要錯過這個讓人目炫神迷精彩演出。

 

日期 / 時間  Date/Time: 10/1/2011  at 8:00 p.m.

地點 Location: Renée and Henry Segerstrom Concert Hall

 

 

The National Acrobats of China mesmerize and mystify audiences wherever they go with stunning displays of martial arts, illusion and acrobatics, and this dazzling company is returning to Segerstrom Center for the Arts on October 1 for one performance only. From plate-spinning to cycling stunts to bench-juggling with their feet, the National Acrobats of China never cease to astound audiences around the globe. Founded more than 50 years ago, this troupe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crobatic ensembles in the world, having won every important award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The company's repertoire includes a myriad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gold prize-winning acts, such as "Slack Wire" (Presidential Gold Award at the 24th Cirque de Demain Festival in Paris), "Diabolo" (Presidential Gold Award at the 26th Cirque de Demain Festival in Paris) and "Pagoda of Bowls" (Golden Clown Award at the 28th Monte Carlo International Circus Festival). The troupe owns and operates the Institution for Acrobatic Schooling, Training and Repertoire. The institution has over 150 acrobatic resident performers and more than 500 acrobatic students of all ages, making it one of the largest such center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Tickets to see the National Acrobats of China start at $15, for more info, please visit Segerstrom Center for the Arts website.

 

西方雜技發

雜技早在人類有歷史記錄之前就已經成形,故無人能得知其最早的起源。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關於雜技的紀錄是刻在埃及帝王谷第15號一位無名王子的墓中,壁畫顯示一些女性舞者和雜技演員在丟球。雜技也在其他許多較古老的文明中被紀錄,包括有中國印度希臘阿茲特克(墨西哥)和波里尼西亞

在歐洲,一直到羅馬帝國衰退前雜技都是一種通俗的娛樂,而在那之後,它就失去了光彩。在中世紀時大部分的歷史都是由那些不甚喜歡表演雜技的吟遊詩人的神職人員所寫成,結果他們就指控那些表演者判離道德或甚至說他們在實行巫術。雜技師在這個時代只能在市集、街道、民俗慶典和酒家表演。他們會表演些簡短、幽默但不入流的表演並傳下帽子或向觀眾乞討小費。某些君王或貴族旗下的吟遊詩人、小丑或弄臣都能表演雜技或體技,雖然他們主要的技藝是在於詩歌、音樂、喜劇跟說故事


1768 年時,Philip Astley 開張了第一個現代的馬戲團。幾年之後他雇用了一些雜技師表演在馬背上表演特技和小丑節目。從那時一直到現在,雜技師終於有了工作並且和馬戲團廣泛地被聯想在一起。到了十九世紀,綜藝與音樂劇場變得更加盛行,而雜技師的工作就是負責在音樂表演之間填補時間,在台上換場時於布幕前表演。這些表演者開始專精於雜技,將它們與其他類的表演如吞劍魔術加以區隔開來。雜技紳士型態的表演是由德國雜技師如 Salerno  Kara 所創。橡膠製作法的發明使得雜技師開始使用橡膠球。之前通常雜技球是用繩子纏成、用填充的布袋、木球或金屬所製。具有彈性的橡膠球使得彈地技變得可行,同時也讓轉球更加容易上手。很快地,在北美,Vaudeville戲院雇用了許多雜技師,很多都是從歐洲請來的。


在二十世紀中期,綜藝和歌舞秀因為受到電影、廣播和電視的衝擊開始衰退。為了協助職業雜技師,國際雜技師協會IJA)在1947年成立,它每年的聚會成了職業和業餘雜技師的焦點。從1950年代開始,業餘雜技玩家的數目開始大幅度增加,形成了非常特殊的雜技文化。


東方雜技發展

在中國雜技的定義包括魔術馬戲等。中國雜技歷史相當悠久,早在兩三千年前的殷商、周秦時代就已經開始逐漸成形。古代的勞動社會讓遠古社會的人們在自然環境中透過採集、生產和漁獵活動中培養出奔走、跳躍、投擲、游泳、搏鬥等技能,而這些技能逐漸地在工作之餘透過彼此較勁而成為了一種娛樂型式,這些就是雜技的雛形。先秦時期,原始的中國雜技在形式上與打獵、戰鬥息息相關,包括有角抵(即摔角、擒拿和拳術綜合的搏鬥技巧)、舉鼎(大力士比賽)、騎射等等。而對應於西方的丟擲技,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有「弄丸」和「跳劍」(即丟球和丟刀劍)等等的表演。《列子》一書中曾有對古老丟擲技表演的記載,敘述在宋國有位「蘭子」在宋元君面前表演在高蹺上丟擲七把劍,說他「五劍常在空中」,這難度非常高,即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都仍然非常厲害。不過史學家對這段敘述的真實性有些質疑,他們認為對外行人而言,只要五個物件以上他們就往往難以在表演中正確地數出道具的數目。其他先秦時期的表演還包括舞蹈、蹋鞠(即踢皮球,相傳為黃帝所造)、鞦韆等等。


到了漢代,雜技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不僅在宮廷盛行,於民間表演的亦有。各種雜技、舞蹈、體操、魔術等表演藝術被和稱為「百戲」,有許多古代的畫作描繪著百戲的情況,有人在馬背表演特技、有人丟球(稱為「弄丸」或「跳丸」)、丟刀劍,還有一些圖曾出現了疑似獨輪車的景象。到了三國時代,曹操父子重視雜技藝術的發展,聚集各地雜技師入都,兼具娛樂與避免謀反(如同西方,在當時某些雜技師被認為能行使巫術)。魏晉時期,許多典籍都有跟雜技相關的描述,如跳丸弄劍踰鋒、投狹、屢絚、舞輪、緣竿等等的眾多項目。唐代詩人白居易《新樂府‧立部伎》也有「舞雙劍、跳七丸、嫋巨索、掉長竿」的記載。但是在過去,雜技一直都是神秘的技藝,雖然民眾有機會親眼目睹,但其技術未能流入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