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專題一】
【方言文化專題二】
專訪 南灣中文學校 粵語老師 倪蘇富儀
丫丫在上期專題-「丫丫話你知 廣東話嘅*得意嘢*」與大家介紹了粵語文化的來源和後期發展成有趣的發音與文字,但可惜這種特別的方言文化可能將要面臨沒落。
以前,南加的中文學校國語班和粵語班是同樣鼎盛,但近年來大部分的粵語班已逐漸消失,究竟是因為粵語難學?還是大家覺得粵語不再重要?我們有幸訪問到一位資深的粵語老師 — 倪蘇富儀老師,和大家分享她的教學心得和對粵語方言的看法。還與兩位學生家長交談,了解爸媽們的想法。
丫:當初是什麽原因驅使你教粵語呢?
倪:我在香港的時候已經是教書的,教小學。來到美國后,很想繼續學以致用,用自己擅長的繼續為社區服務,讓這裡長大的小朋友瞭解到更多中文知識。
丫:面對學習國語的大趨勢,對於你教粵語有衝擊嗎?
倪:當然是有的。在學校裡大部份學生都是學國語中文。就算是學粵語的學生,在學會一定程度中文字后,都會轉去學國語。不過,有趣的是,我班曾經有一個學生,父母一方是香港人,另一方是台灣人,但他們最後決定讓孩子學粵語,因為他們覺得在大環境下,孩子以後很大可能會說國語,但不一定會說粵語,將來粵語或許都算是一種語言優勢。
丫:教粵語最困難的地方是?
倪:最難在於粵語比較口語化,通常寫的和說的會不完全一樣。而這裡長大的孩子很多時候都不太願意開口說。其實,語言的學習就是要多聽多說,我會鼓勵我的學生多點看粵語電視節目,多與身邊的親人或同學練習說粵語。 通常,在課堂裡,我也會盡量給學生機會練習會話。
丫:你覺得通常家長們想讓孩子學粵語的原因是?
倪:通常華人家庭的長輩,公公婆婆,爺爺嫲嫲,都不會說英文,如果孩子們要與他們溝通,那就一定要說中文。與家人的溝通可以逼著他們說粵語。而且,學習粵語可以幫助學生追溯根源。
丫:學習粵語有趣的地方是?
倪:在這裡出生的孩子,第一語言是英語,要教他們用粵語說出一個中文字,有時要標出一些他們熟悉的音調,有點像華人學英文用中文音調去記憶一樣。
丫:你覺得粵語算是一種文化傳承嗎?
倪:絕對是。我有很多學生,一開始都比較抗拒學粵語的,但後期,當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粵語時,他們就覺得粵語有用。例如去港式餐廳飲茶吃飯時,可以自己與服務員點餐;看香港電視劇時,能看懂劇情;可以說廣東文化時常都在我們身邊。我們稱粵語為“南音”,粵語文化的代表中有粵劇,粵語長片等,都是廣東人非常熟悉。讓孩子學粵語的同時,也是讓他們瞭解粵語文化的好機會。
我們在南灣中文學校和倪老師見面時,還參觀了粵語班上課的情況,又與學生和家長見了面,看到倪老師教學嚴謹外的另一面,見到她和孩子開心地玩在一起,沒有架子的模樣,就知道她是個熱愛教學、讓學生愛戴的好老師。
from left: Margaret with her kids, Caleb (3) & Sophia (6); Catherine with her girls, Erika (6) & Andrea (11)
家長的心聲
由於粵語班難找,所以班上有不少學生是從很遠的地區來上課的,可是這並沒有打擊家長送孩子來上課的決心。讓我們也來聽聽家長的心聲。。。
Catherine 的兩個女兒(6和11歲)都在粵語班上課,今年第三年,除了粵語外,也學會不少繁體字
問:除了上課以外,你還有用什麼方法來輔導孩子學習廣東話?
答:我有在家裡播放廣東話的卡通給孩子看,可是不能引起她們的興趣,最後發現還是在課室和老師的環境裡,小朋友才可以真正學習。不過我們每年都到香港旅遊起碼一次,讓她們更能體會廣東話的文化。
Margaret 有一子一女,大女兒(6歲)在小班
問:你女兒的廣東話十分流利,你是如何做到的?
答:由於幫忙照顧小孩的長輩只說廣東話,孩子在上幼兒園前都只講粵語,雖然幼兒園老師有教國語,可是大女兒學得不多,反而對廣東話學得很快。因為我還有個小兒子(3歲)所以最希望能有天天上課的每日粵語班,那就太好了。
倪老師簡歷:
倪蘇富儀, Anita Ngai
南灣中文學校廣東班 C2 老師
倪老師出生於中國廣卅市, 一歲時隨父母到香港定居.一九七七年畢業於香港柏立基教育學院. 畢業後在九龍地利亞小學任教, 開始從事教育工作.兩年後轉到屯門保良局小學繼續任教,並兼任教務主任之職位. 一九八二年隨夫公幹移民到美國在加卅定居. 一九八七年受聘於南灣中文學校擔任教授廣東話班,轉眼之間已有二十六年.倪老師現育有兩子, Steven 和 Jonathan. 喜愛從事教育工作, 愛好繪畫, 舞蹈, 步行和購物.